在风云突变的乌克兰局势中,俄罗斯实现了与西方的攻守易形。
克里米亚地理位置特殊,对于俄罗斯的战略意义非同寻常。普京谋定而后动,在最恰当的时机果断出手,使克里米亚闪电入俄。这一举动既削弱了乌克兰的地缘战略优势,又让普京在国内深得民心。
乌东局势:普京让美俄乌欧回归对话
3月18日,普京批准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的条约草案。俄新社报道,这份条约允许克里米亚共和国以联邦主体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并且给予俄罗斯黑海舰队驻地塞瓦斯托波尔港以特殊地位。俄罗斯议员报以掌声和欢呼。
克里姆林宫在一份声明中说:“克里米亚共和国自条约签署之日起就被视为俄罗斯的一部分。”
另据报道,克里米亚“俄罗斯统一党”代表2014年4月9日在刻赤市举行集会。在集会上有人提出将辛菲罗波尔市更名为普京市。一名集会者表示:“我建议在辛菲罗波尔市中心广场为普京立碑,并将市名更名为普京。”
美国国务院7日说,美国打算与俄罗斯、乌克兰和欧洲联盟官员会晤,就乌克兰东部地区局势升级举行磋商。乌克兰政府认定国家面临“肢解”危险,打算在东部地区采取“反恐措施”;俄罗斯则警告乌方不得动武。美国国务院7日说,国务卿约翰克里当天与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 拉夫罗夫通电话,讨论在10日内举行美、俄、乌、欧盟会晤,细节和议程有待商定。
普京从容不迫地将克里米亚收入囊中,高效率的危机管理得益于俄罗斯集中统一的安全体制、战略谋划水平和强力部门的执行力。
高招一:善用电视直播
俄罗斯“普京热线”于北京时间17日16时正式开始,在普京现场回答民众提问的第一个小时内,83%的问题都涉及克里米亚及乌克兰。 俄罗斯总统普京于莫斯科时间17日12时,开始在电视直播中回答俄罗斯民众提出的问题。在此次“普京热线”的第一个小时内,俄总统普京共回答18个问题,其中15个问题与克里米亚及乌克兰有关。
2013年11月下旬,乌克兰时任政府宣布暂停乌克兰与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此后乌克兰国内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并且愈演愈烈。2014年3月,克里米亚拒绝承认乌克兰新政权,并举行公投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成为俄联邦新主体。
高招二:建立国家安全体制
集中统一的安全体制
如此高效率的危机管理得益于集中统一的安全体制、战略谋划水平和强力部门的执行力。俄罗斯的危机管理依托于以联邦安全会议为核心的统一的国家安全体制,能够充分反映国家利益诉求和体现整体安全战略。
普京通过联邦安全会议掌握战略全局并采取最高决策,通过国防部主导的军事指挥系统保持军令畅通,借助外交部和联邦安全会议附属的跨部门国际安全委员会和军事安全委员会组织咨询、论证和发挥协调作用,保证外交、军事、安全、情报部门和议会相关机构的密切协作,使危机决策保持高度的权威性、连贯性和灵活性。
注重依法和按预案决策
为了保障危机反应灵敏和处置高效,普京当局注重依法和按照预案决策。普京作为总统具有对国际危机做出临机决策的最高权限,但是他所采取的紧急措施符合宪法赋予总统的权限,也符合安全法和国防法所规定的程序。依法行事也保障了各级各部门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做出补充决策,行使好各自职责。
高招三:提前布局 持续建设
俄罗斯在克里米亚布了十年的局
将安全战略企图纳入危机管理筹划和嵌入预案是实现管理高效的可行办法。自2004年爆发乌克兰“橙色革命”以来,俄罗斯针对乌克兰的危机管理同时在执行两套方案.克里米亚的“回归”,得益于俄罗斯高层危机决策环节的强烈机遇意识,包括以下三点:
一是借乌克兰政局混乱,提出俄罗斯同胞和俄语居民的权利保护问题,从而赢得国内和地区舆论支持。二是提出乌克兰临时政府的合法性问题。三是用整个西方经济的脆弱期,从而将美欧对俄罗斯的制裁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和水平。
俄国社会高度重视国家安全事务
高效危机管理从根本上取决于持续不断的安全能力建设。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联邦在国家安全体制和军事安全体制完善方面走过不寻常艰辛探索和改革之路。这样的历程并不是国家经济实力恢复所必然伴随的,它体现出国家精英和整个民族的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
由于历史上多次遭受侵略,俄国社会高度重视国家安全事务,注重国际安全环境营造和外向型的军事力量建设,养成了军事外交部门积极防范、主动干预和勇于冒险的战略传统,培养了一代代雄心勃勃和精于进攻性企图的统帅和战略家,积极行动也成为普通俄罗斯官兵的行为准则。
由此可见,一种实实在在的战略威慑,仅有硬实力还不够,还要有快速反应的机制以及过人的勇气、坚定的决心和高超的策略。在风云突变的乌克兰局势中,俄罗斯实现了与西方的攻守易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