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合作 010-68988613欢迎访问明德经纶官网

资讯详情

News Show

青岛港大力推进学习型组织 创新型港口建设

浏览量:894 · 时间:2013-06-26 23:08

  5月17日电 多年来,山东青岛港扎实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大力营造重视学习、崇尚学习、持续学习的浓厚氛围,调动全港2万多名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转方式、调结构、重民生,共建创新型大港,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国有企业科学发展之路。

  让"振超精神"在岗位闪光

  邵泽山,是青岛港QQCT(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名桥吊司机,许振超的徒弟。

  说到学习,邵泽山有着深刻的体会。十年前,他还是一名普通中专生,经过青岛港这个"大学校"的十年培育,如今他成为了一名全国优秀青年技师。

  "不学习就没有我的今天。作为‘振超团队’的一员,我就是要发扬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的‘振超精神’,在自己岗位上不断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不断创新创效,捍卫‘振超效率’这一世界品牌。"邵泽山话语中充满了自豪,更饱含着一份责任。

  2010年下半年,青岛港集团提出建设创新型强港。邵泽山挑头组建了QC小组,重点攻关桥吊节能这一课题。为了不影响正常工作,他把大部分的课题研究放在工作之余。研究初期一个一个的方案提出,又在实践中被一个一个无情否定。上网查资料,跑图书馆翻阅书籍,找工友商量对策,邵泽山天天忙到下半夜,过度的劳累使他的腰椎间盘病复发了。但他忍受着身体酸痛的折磨,不停地学习钻研,一次次地实践摸索,最终拿出了"绞点停车法"的节能方案,从操作工艺上减少小车的行程距离进行节能。

  这个课题得到了公司的认可和推广,每年可节约电费40万元以上。

  在"振超团队"里,像邵泽山这样爱学习、肯钻研的大有人在。据统计,仅2010年一年,"振超团队"创造集团级重大创新成果10多项。

  特别是2010年9月26日,由QQCT副总经理国立生带队,IT部主管朱静霞,操作部计划经理助理李靖逵组成的三人"振超团队" 代表中国的企业,代表中国的港口,在全球253家用户,100多个著名港口中,登上美国旧金山Zebra公司(美国最大的科技网络中心、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主办的第九届全球企业用户峰会,向欧美发达国家宣讲青岛港应用智能拖车调度系统的经验,向世界展示中国码头工人的创新成果。

  创建学习型团队,赋予了"振超精神"更加丰富的内涵,更成为了青岛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一个成功缩影。

  据了解,多年来,青岛港以公司为基地、基层队为阵地、班组为学习园地,在每个基层队设立员工学习室,购买科技、文化、专业书籍,设立队内"互联网",创造集成式、网络化的培训环境。港口由过去77%的职工、12000多人只有初中以下学历,发展到现在的以5472名专业技术人员和6839名技术工人为主体的高素质职工队伍,80%以上的技术工人都成为了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远远高于发达国家30%的平均水平。

  码头工人的"六大发明"

  提起中国的"四大发明",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自豪。如今在青岛港,说到"六大发明",码头工人更是津津乐道。

  最近,大港公司工具备品队技术员耿双成心里一直喜滋滋的,因为他刚刚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寄来的《发明专利申请初步审查合格通知书》,由他参与创造的智能平车机项目已经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初步审查合格。

  50多岁的耿双成,被誉为是青岛港"五学"(学政治、学业务、学技术、学文化、学实践)培养起来的"土专家"。据他介绍,智能平车机改变了大港过去人力平车费力费时又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状况:过去,每节车厢平车需安排3个人,耗时10-20分钟。而智能平车机平1节车厢仅需2分30秒,并实现了无人作业,仅此一项,一年便可节约人工成本200万元。

  和智能平车机齐名的其他五大发明分别是:网络脱离器、袋装堆码器、装卸机械手、自动码包机、冻鱼推进器。

  对于外行来讲,这些发明显得很陌生,然而对于"老码头"耿双成来讲,却是像自己的孩子那样熟悉。他说,码头的散杂货装卸生产一直受到作业安全风险高、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的制约。近年来,青岛港集团大力开展群众性工属具革新、科技攻关,向"装卸工人就是吃大苦、流大汗"的陈旧观念宣战,向"杂货作业就是手搬肩扛"的传统习惯宣战,向"装卸效率低、安全风险高、劳动强度大"的落后方式宣战。2010年以来,他参与创造的"智能平车机"等"六大发明",让机械革了搬抬的命,让科技革了危险的命,让创新革了传统的命。一线工人用上了自己发明的新式武器,干活带劲,作业省劲,创效有劲。

  诸如此类的"发明",青岛港码头工人每年能够创造近300项。而支撑这些发明的则是青岛港的学习力。

  据了解,多年来青岛港始终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练什么,精什么",持续开展以"学政治、学技术、学业务、学文化、学实践"为主要内容的"五学"活动,注重职工岗位培训,修订教材、加强师资、分门别类、因人施教。坚持"211"带薪学习(在岗员工每月进行两次政治学习、一次安全学习、一次业务学习,每次一小时),鼓励员工参加学历教育,用资70多万元奖励1550多名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邀请280多位院士、专家来港举办各类知识和技能讲座。

  多年持续不断的学习培训,将原来只会搬搬抬抬的码头工人改造成了以许振超为代表的高素质的新时期产业工人,走出了一条"靠知识摆脱愚昧、靠科学摆脱落后、靠发展摆脱贫困"的强港之路。

  创新世界纪录

  4月28日5时,随着最后一抓斗矿粉出舱,青岛港20万吨级矿石码头现场一片欢腾。经过26.5个小时的全力奋战,青岛港码头工人创出了每小时平均接卸铁矿石高达6917吨的世界新纪录。这已经是青岛港人第14次成功刷新这一世界纪录。

  谈到这次刷新世界纪录,前港公司经理张再春说,创新世界纪录靠的就是技术,靠的就是学习。

  他介绍说,在推行学习、提升人的素质方面,青岛港向来不计成本、不计代价,下最大的气力,耗最大的心血,打造了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信仰的文明之师、威武之师,改造了几代码头工人的命运,开启了有尊严、受尊重的时代。

  他自豪地讲,码头工人通过学习掌握了世界最先进的装卸工艺和装卸技术,开创了2条大矿船同时靠泊、5条大船同时作业等多项历史先河,前港公司连续两年突破亿吨大关,成为了全海区第一个亿吨装卸公司。

  这一切都源于青岛港的持续学习。据了解,青岛港集团专门成立了教育培训中心,年年投入近百万元专门编写了港口专业工种中、高级学习材料、操作手册和习题集;投入上千万元,组建了9个专业化实训基地,连续23年组织开展脱产培训。仅2010年,就组织了21个专业、3895人参加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和49个工种、6839人参加了技术工人培训。2011年又制定了详细的计划,组织全港2万多人分期分批参加140个专业的集中脱产培训,截至5月13日,已耗资近1800万元组织4857人参加了四期脱产培训。(完)

联系

Contact


服务热线 : 010-68988613

办公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

工作时间 : 周一到周五 9:00-18:00

明德经纶大学

版权所有 © www.mdjlb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501059号-3,免责声明